Wink Pings

当推荐语变成技术活

一篇关于如何用AI生成高质量文章推荐语的讨论,揭示了提示词设计的艺术与局限。

推荐语本该是点睛之笔,现在却成了技术活。宝玉分享的提示词模板,把写推荐语这件事拆解成了可量化的步骤——从钩子设计到金句融合,像极了程序员在写函数调用说明书。

![Image 1](https://wink.run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pbs.twimg.com%2Fmedia%2FG0Ia6Z0WwAA5A3x%3Fformat%3Djpg%26name%3Dlarge)

这种理工思维确实能解决基础问题:避免AI生成那些「这篇文章太棒了」式的废话文学。但就像评论区指出的,遇到主题鲜明的文章,模型还是会暴露出「不懂装懂」的本性。毕竟再精细的提示词,也教不会AI真正理解《百年孤独》的魔幻现实。

![Image 2](https://wink.run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pbs.twimg.com%2Fmedia%2FG0Ia7j1WAAAX9Tz%3Fformat%3Djpg%26name%3Dlarge)

更讽刺的是,当我们在讨论如何让AI推荐语更「人性化」时,人类编辑的推荐语正在变得更像AI——知乎那些随机生成的导语,完美演绎了什么叫「正确的废话」。或许真正的解决方案藏在中间地带:用技术框架约束AI的胡言乱语,但保留人类最后那10%的审美判断。

![Image 3](https://wink.run/image?url=https%3A%2F%2Fpbs.twimg.com%2Fmedia%2FG0Ia8sJXkAAfmQV%3Fformat%3Djpg%26name%3Dlarge)

下次看到「发人深省」「深度共鸣」这类推荐语时,不妨猜猜作者栏该填GPT-5还是某位疲惫的编辑。这个猜谜游戏本身,就是数字时代最幽默的黑色寓言。

发布时间: 2025-09-06 11:01